媒体中心
8问8答:采访田丰
简介: 田丰
田先生,您最近在忙什么?
刚和MIT科技评论合作写完一本书《科技之巅2》,重点研究前沿科技对人类社会、产业、生活带来的改变,互联网让全球数据在线,数字宇宙爆炸后,产生各个行业数据智能体。
您提到过“三个层面的科技版图”。中国处于哪个位置?
中国目前处于“商业创新”向“基础创新”的关键转型期,从依托“消费密集型市场”转向依靠“人才密集型科技”,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属于商业模式创新,而“城市大脑”、“刷脸支付”、“量子计算机”属于基础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是什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之间是什么关系?
大数据是供养人工智能的“食物”。在当前算法技术条件下,没有大数据持续训练的人工智能就是“弱智”,没有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就是一本“天书”,人类看不懂,只有机器能读懂,所以我们称其为“数据智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一体两面,无数据,不智能。
人工智能会颠覆哪些传统行业?
所有行业都会产生数据,数据的读者就是人工智能算法,而在线数据智能算法与各行业结合就会产生与以往线下完全不同的市场游戏规则、核心竞争力,例如“新零售”中的智能推荐店面,以全网口碑提升销量;“新交通”中的城市大脑、快车调度平台,让私车公用提升社会出行效率;“新制造”中的工业大脑帮助提升产品良品率;“新金融”中的数据产生信用,信用产生财富。
人工智能擅长逻辑思维,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而文学艺术偏重感性思维,是否可以理解人工智能很难进入文学艺术领域?
逻辑思维描述“条件-结果”关系,如果心理学也在描述“条件-结果”关系,那么人工智能就能够学会文学艺术创作,前提是心理学+机器学习能够找到正确方法解析出这类关系。
很多行业出现了独角兽现象,比如滴滴打车、摩拜/OFO等,内容产业里有亚马逊的电子书和喜马拉雅的音频等。为什么市场能如此快速地集中?这样的状况将持续很久吗?
因为“帕累托法则”(80/20法则),互联网独角兽赢者通吃,而MIT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工智能时代存在“超帕累托法则”,擅用“数据智能”的企业会利用数据分析快速提升独特竞争力,市场覆盖由传统的80/20变为10/90、5/95,人工智能将从“屠龙术”变为“生死决”。
能谈谈关于人工智能的立法吗?有法律约束吗?
英国最早发明汽车,而美国确实车轮上的国家,成为工业革命的大赢家,产业上福特生产线功不可没,而政策上英国的“红旗法案”却大大限制了国内产业发展。人工智能的政策就像没有造出100万辆汽车,就制定大城市的交通法规一样,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则能激活下一代强国之路,用不好则会错失中国数据红利带来的时代机遇窗口期。以政策激励国内人工智能科技发展,以“公权监督”代替“集权控制”,是科技发展初期最好的政策催化剂。
人工智能提供实时匹配供需双方,您认为它能否取代面对面的国际展会,让寻找商务合作就像淘宝购物一样便捷?
人工智能依靠大数据,能够最大限度调配社会资源、高效满足供需,不仅出行、餐饮、婚恋、展会,连国防、商贸、城市治理都大有用武之地。最近十年每个行业都会出现“数据智能”平台,阿里云等科技领导者正在研发优化“工业大脑”、“城市大脑”、“医疗大脑”、“教育大脑”、“物流大脑”、“金融大脑” 、“法律大脑”、“农业大脑”、“传媒大脑”。
田丰将作为演讲嘉宾参加5月31-6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故事驱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