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报道

6问6答:采访诺拉·梅库里奥
故事驱动,2019年5月21日
虽然读者群可能还会缩减,但我非常肯定的是,阅读这种基础性的文化实践并不会很快消失,至少在未来的几代人那里不会。随着读者数量的减少,质量会变得更加重要,不论是内容生产还是图书生产的质量。我觉得那些只会囫囵吞下一个故事的人会转向收听或者观看媒介,而不是需要花费更多力气的阅读,但是大部分读者还是会选择图书,为的就是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的特殊体验。

6问6答:采访黄集伟
故事驱动,2019年5月20日
我的直觉是,人工智能在“复杂表述”这一环节“遇见”中文,会比较挠头吧?比如说,“中文分词”就是个不好对付的难题,而相对而言,拼音文字如英文,因为它们单词之间是以空格作为自然分界符,就好办得多,而中文只以字、句和段作为分界符,而用来表情达意的词没有形式上的分界标识,所以,想要让人工智能对中文做出正确的分词,很困难。

6问6答:采访李兆欣
故事驱动,2019年5月17日
科幻文化是现在最全球化的强势文化,但也是具有门槛的小众文化。这并不矛盾,前者是它营造新世界的能力,后者是它吸引最精英人群的能力。

6问6答:采访塞巴斯蒂安 · 皮尔灵
故事驱动,2019年5月14日
说实话,在做全职编辑工作的同时写自己的书,感觉有点像婚外情。不过我对结果还是很满意的。我花费了两年时间写《禁止回忆的星球》。最初的灵感来自我读到的一封信,作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抵抗运动斗士、神学家迪特里希・朋霍费尔,他在信里提到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在一个没有任何宗教的世界里,信仰、记忆和怀疑看上去会是怎样的?我就是想通过一部反乌托邦小说来探讨这个问题。

6问6答:采访阿澜·卢
故事驱动,2019年5月5日
挪威的作家们非常幸运,挪威是个非常积极地支持文学的国家。在挪威几乎每出版一本书,国家都会出资购买大约1000本,并送到各个图书馆以供借阅。如果是面向年轻读者的图书,国家还会多买一些。我们还有向海外推荐挪威作家的支持体系。不论是初次发表作品的作家还是有过发表经验的作家,我们都有作家集体协议。每个人大都会签署同样的合同。这降低了写书的风险。不过,大多数作家并不会挣很多钱。但我猜想比起很多其他国家,挪威的作家们更可能依靠写作提供部分的生活费。

6问6答:采访田丰
故事驱动,2019年4月26日
因为2000年间人口众多,中国希望AI带给人类幸福的生活;因为100年间主导全球,美国希望AI带来下一代全球经济领导权;因为保护隐私与追求自由,欧洲把AI限制在“潘多拉盒子”中。

6问6答:采访阿福
故事驱动,2019年4月22日
对很多德国人来说中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国家,中国文化对他们来说也是很有意思的。我相信通过我写的中德爱情故事,他们会更加熟悉中国文化和看看我这个同胞在中国的生活。

6问6答:采访走走
故事驱动,2019年4月18日
我是个对杂学有很高兴趣的人,总是希望能掌握百科全书,迅速筛选出重点知识,可以帮助我一年之内读完一生能读的书。

6问6答:采访刘扬
故事驱动,2019年4月3日
12年前《东西相遇》一书使您一夜之间成为畅销书作家。到了今天,再一次审视书里的对比,是否会发生了一些变化呢?
有一些图片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大多数并没有。很多现象由于宗教,传统,和教育这些大多没有太多变化。改变的关于些生活习惯方面的图片较多。
2018年故事驱动精彩回顾
2018年采访报导

六问六答:采访周逸芬
故事驱动,2018年5月21日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使命。 和英最初十年,就是单纯出版好书。 但最近这十年,是以图画书为圆心,借由跨界把半径拉远、想画出更大的圆、做一些别人(因为没利润)不愿意做,或没有余力做的事。 跨界的过程很缓慢,比如历时十年完成的《永远的儿歌:米米听民乐》获金曲奖最佳儿童音乐专辑奖、《永远的杨唤》获金曲奖四项入围(最佳作曲、最佳演唱、最佳演奏、最佳专辑)、历时十年刚完成的米米精致动画,获欧洲国际集团青睐,将有深度合作。

六问六答:采访郝玉青
故事驱动,2018年5月14日
我特别喜欢江南七怪。我觉着他们是有缺点的英雄。他们的自负经常使自己陷入困境,但是他们非常有正义感。

六问六答:采访塔雷克 • 博尔博尔
故事驱动,2018年5月14日
比起“所有权”,年轻人更注重“使用权”,可以是流媒体形式下的“观看权”,也可以是付费使用权。这一点对全球很多行业都带来了深远影响,比如音乐领域有Spotify,电视领域有Netflix,交通出行领域有Uber等等。我们已经可以在阿拉伯世界感受到这些变化。我相信这最终会蔓延到有声读物,但可能会慢一些。

八问八答:采访朱赢椿
故事驱动,2018年5月10日
问:您的新作《便形鸟》在创作、成书或宣传过程中最好玩的一件轶事是什么?答:至今还有人问我“便形鸟”是真的还是假的。

六問六答:采訪趙政岷
故事驅動,2018年5月10日
台灣紙書市場應該已跌到谷底了吧!但我們兩年前就這樣想了,至今好像還沒停止。儘管目前極少數頂尖的書在台暢銷的漲勢比以前更快更猛,但絕大多數的書仍在下滑,且已經到了窒息量了。判斷未來,跌勢應已到底。但回溫增長的可能性也不大。

六问六答:采访达瓦尔 • 古塞恩
故事驱动,2018年5月8日
我们是印度数字娱乐领域的领军者。Viral Fever是在网上为年轻印度人打造精彩故事的先驱之一——我们曾制作了印度第一部网络电视剧,并且是印度内容市场最大的品牌公司之一。在印度观众的概念里,Viral Fever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强调创作有意义的故事——我们所做的内容并不指望观众将信仰摆到让人无法理解的高度,而是创造逼近生活真实的故事并在观众心里撞击出共鸣的火花。

六问六答:采访任晖
故事驱动,2018年5月8日
咿啦看书的定位是儿童数字阅读平台。咿啦看书是全球首家动画书阅读平台,动画书引擎的缔造者。与市场上同类平台或产品相比,咿啦看书最大的优势是不仅可以为儿童提供具备动画、游戏、配音、交互等体验于一身的新一代互动式动画书阅读服务,还能为绘本作者、出版机构提供动画书制作和发行服务。

六问六答:采访黄昱宁
故事驱动,2018年5月7日
每本的解读标准时长在25分钟~30分钟之间,也有几本做成了一小时左右的加长版,比如《战争与和平》。至于是否能在这点时间里讲清楚这本书,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来考虑了。首先,当然,收听短时间的音频节目,效果不能与你一字一句地阅读相提并论——实际上,没有什么能代替真正的阅读。其次,打个比方,经典文本是栋大宅子,我们的音频节目是给你提供一些进入的路径,给你打开几扇门,几扇窗,送你一张导览图,帮助你走进去以后不虚此行。我尽力要做的是,把这些门窗勾勒清楚,把这张图画得尽量准确。

六问六答:采访安雅 · 冯 · 坎普恩
故事驱动,2018年5月7日
小尼采没有一个特定的年龄。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穿梭在时空的隧道里去寻找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他。有的时候,他是个婴儿;有的时候,他是个老人。不过,大多数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他也不具备任何特殊的技能或超能力。不过,他喜欢用一种聪明而滑稽的方式去思考一些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事情。

六问六答:采访黄一琨
故事驱动,2018年5月4日
简书是中国最大的写作平台,这个最大主要包括写作者数量、文章产生数量以及用户数量等维度。简书正在为这样的年轻写作者提供深入和有价值的服务。从某个角度来说,简书是中国的Wattpad。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文学平台,简书作者的作品范围更广,包括传统网文在内的类型文学,也有商业、科技、教育等等非虚构内容。

六问六答:采访米夏埃尔 · 罗斯勒 - 格瑞申,德国《书业周刊》编辑
故事驱动,2018年4月27日
买书的人数越来越少了,但书的平均价格在过去的几年中却有所上升。最喜欢买书的是年轻人和老年人。由于德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到203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占全部人口的35%。这意味着,买书人的数量可能还有增加的潜力。

六问六答:采访乔治 · 格格利泽,格鲁吉亚诗人、作家
故事驱动,2018年4月26日
我的诗歌灵感来源于民间神话传说。我的散文讲述了普通人的故事。 格鲁吉亚大约有100家出版社。出版业在格鲁吉亚的国内文化生活中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格鲁吉亚在这方面是高加索地区首屈一指的。

六问六答:采访马提亚斯 · 吕德,奥地利卡拉扬研究所所长
故事驱动,2018年4月18日
想象一下,很多专家认为15年之内将普及量子计算。由于量子算法效率更高,我们将看到计算能力的极大增长,这反过来会对我们构建的学习体系的类型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再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来自智能互联乐器的音乐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我们很可能会拥有一些我称之为“通用音乐人工智能”的东西。然后,我们将拥有能够与我们并且能够与彼此进行演奏和创作音乐的计算机系统。社会中的创造力水平将空前高涨,也因此,整个社会将拥有更多的创新。

六问六答:采访乌猫,教师、插画师、绘本作者
故事驱动,2018年4月16日
因为这是余光中先生的名篇,其实画的时候还是很紧张的。在具体的技法层面倒真的不太怎么担心,主要是对于呈现的方式和气氛的把握上感到困惑和踌躇。后来在整体感受上有了点儿感觉,把想象中的元素整合到一起的时候,发现因为先生诗作的气场很足,元素的罗列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那种深沉而又含蓄的温暖。

六问六答:采访蔡玮,新加坡MXRi合伙人、联合创始人
故事驱动,2018年4月16日
研究表明,多样化的参与模式可以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使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手段,学习者可以通过交互式、沉浸式的方式进行互动,获得可视化的内容,从而大大提高理解力和知识的储备能力。从本质上讲,使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很好地呈现一些太大(如太阳系),太小(如人体细胞),太复杂(如飞机引擎),太远(如古代中国)的概念。